• 联系我们
  • 地址: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
  • 电话:159116031100
  • 传真:027-68834628
  • 邮箱:mmheng@foxmail.com
  • 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- 学术讨论
  • 2012年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舉行建筑学术
  •   你好台灣網廈門7月17日消息(記者 劉立忠 郭婕妤 通訊員 夏歆 吳晨玨)16日上午,以「近代建築的地域性與外來影響」為主題的第13次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在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召開。來自日本、韓國,以及中國大陸、中國台灣等地的10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了這次會議。

      華僑大學副校長劉塨在致辭中説,華僑大學廈門校區坐落在極具嘉庚特色的集學村之中,而華僑大學建築學院除了紮根于福建傳統建築研究外,還多次前往澳門進行「澳門城市活化」專題設計。他指出,建築學院要把學習建築歷史學科放在首位,加大歷史與設計的對接,同時促進校地近代建築的研究與保護工作。

      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江柏煒在致辭中指出,中國近代建築史年會在過去20多年裏,比較關注中國的通商口岸、沿海城市這些近代城市的發展,這是第一次在閩南舉辦,華僑大學和金門大學在承辦年會的過程中,通過兩岸的合作,對於閩南的建築以及相關的保護工作,作了較為系統的梳理。兩岸的古建築研究和保護經驗可以相互學習和共享,這也是今後兩岸開展合作的重要議題。

      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、清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朱文一,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理事長呂舟,日本名古屋大學環境學研究科建築學系教授西澤泰彥,韓國漢陽大學建築學部教授韓東洙等先後發言。

      開幕式結束後,海內外學者圍繞會議主題作了精彩的學術演講。

      廈門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唯山作《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》主題演講。他從鼓浪嶼的發展歷程、保護規劃、條例修訂和實施效果四部分對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12年來的保護研究進行了介紹。研究顯示,通過對鼓浪嶼建築的風貌價值評估,最終確定保護對象390棟,並對各個保護對象的資料進行整理歸檔,包括建築年代、規模、産權等。通過對保護對象的調查研究,制定了規劃的5項原則。在鼓浪嶼的保護歷程中,除了對建築基本情況的收集和規劃的制定外,政策條例的頒布實施也是其中的重要環節。從2000的《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》到2009的《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》,保護條例在不斷的修訂和完善。隨著鼓勵開發利用政策的出台,部分風貌建築得到較好的修繕和利用,如協和禮拜堂、四落大厝、海天堂構、林氏府等。但自然損壞、使用性破壞、空置的情況,仍導致風貌建築破損嚴重。而今,鼓浪嶼有「萬國建築博覽會」之譽,歷史風貌建築保護情況備受及社會的關注。建築藝術是鼓浪嶼和廈門獨特的歷史人文資源,是不可再生資源,對其保護是對城市歷史保護的重要體現。

      江柏煒介紹了《金門洋樓——僑鄉社會的文化混雜及現代性建構》。他討論了近代金門僑鄉文化地景的變遷,特別是洋樓建築之出現與發展,以及其社會文化意義。首先,從地方史料及田野調查説明近代金門的海外移民潮,以及僑鄉社會的形成與僑匯網的建立。接著以洋樓民居為例,分析其在金門的興起、分佈及類型,並探究其立面形式及其係譜來源、裝飾象徵表現等。以洋樓學校建築為例,討論如何援引南洋殖民建築式樣作為進步現代性的象徵。最後,從「殖民的現代性」到「混雜的現代性」之理論觀點,進一步檢視華僑商紳階層如何以一種混雜現代性的想象與實踐,推動了特殊近代化歷程,並進而探究洋樓建築對於近代僑鄉社會與文化變遷的深刻意義。

      研討會上,李蓺楠的《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25年之狀況(1986—2010)》,歐陽懷龍的《廬山近代石工及其建築營造技藝》,吳婷的《新疆近現代代表性建築》,謝璇的《抗戰時期重慶近郊分散式工業區建設》,楊一帆的《近二十年中國近代建築保護與再利用狀況研究》,張揚的《建築遺産的警示性價值研究》,張志源的《西元1628-1945年台灣淡水埔頂及鼻仔頭殖民建築空間變遷研究》等學術演講,都引起了參會代表的極大興趣和熱烈的討論。

      本次年會為期6天,由中國建築學會近代建築史學術委員會、華僑大學建築學院、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、清華大學建築學院、東京大學生産技術研究所以及伯克利大學東亞研究院聯合主辦,共徵集論文112篇,《中國近代建築研究與保護》收錄了涉及10個專題、130名學者所撰寫的83篇論文。與以往不同的是,今年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設置兩個分會場,7月16—18日在廈門、19—21日在金門分別召開,為海峽兩岸的學術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。

      此外,正值鼓浪嶼申報「世界文化遺産」進入關鍵時期,年會特別設置了鼓浪嶼建築保護、嘉庚建築研究等專題,並赴鼓浪嶼、集學村等進行實地考察,對於促進近代建築的研究與保護起到積極作用。此前,在廬山風景名勝區、澳門歷史城區、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申報世界文化遺産過程中,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研討會發揮了重要的宣傳與推動作用。

      據悉,中國近代建築史學術年會是原中國近代建築史國際研討會,由清華大學建築系與日本東京大學生産技術研究所發起,每兩年一度,針對中國近代建築的研究與保護的全國性學術會議。繼1986年10月第一次中國近代建築史研討會之後,陸續在武漢、大連、重慶、廬山、太原、廣州-澳門、寧波、開平、北海、昆明、召開了十二次中國近代建築史研討會。歷次研討會的議題涉及近代建築史學研究、近代歷史地段及歷史建築研究與保護、近代建築保護面臨的問題、近代工業建築遺産研究與保護等方面。